编者按:
自1988年第一个台资项目落户南京,30年来,旺旺、康师傅、银杏湖乐园等台资品牌在南京扎根成长。
为推动“31条惠台措施”的落地,2018年8月8日南京市出台《“四宜”措施》,基本覆盖了台胞在南京学习、生活、创业等多方面,《“四宜”措施》共有75条,分为宜学、宜业、宜游、宜居四个方面。
最近,我们走进了南京“台生群体”
今年,我们准备写南京10位“台生”的故事,在“宜学”方面,他们在南京的生活如何?
在仙林待了7年,南京就是我第二个家
七年前,来自台湾台北的魏嘉蓉第一次离开爸妈,来到千里之外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医学家族的传承教育。现在,她从每晚哭着给爸妈煲电话粥及对家的思念不已的小公主化为充满自信及把握的江苏省中医院实习医生及医学硕士研究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宿管阿姨及辅导员的尽心关怀及生活学习帮助解决、羽毛球校队里所有队友同学的幽默风趣......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异乡生活的恐惧被每天都在接触新鲜事物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默默的消除了。
嘉蓉一边回想一边感叹:“大学里的感情真的不一样,这些真挚的同学友谊都是很宝贵的财富。”那时候她们每天回宿舍,大家还能各个寝室串个门,一群同学一起做个饭,这些都是嘉蓉心中永远不会忘却的体验。
大学时期美好的记忆点点滴滴都在这里,嘉蓉爱上了南京这座城市。她说:“现在我一回到仙林,就像回到家一样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仙林大学城就像台北一样,都是我的家”。
说起南京的好,吸引魏嘉蓉的除了开心的校园生活,还有各处风景以及南京的美食。每个节日或周末,一大帮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相约打卡南京各个景点和街头巷尾的老南京小吃。
现在光一碗鸭血粉丝汤就能让寒暑假在家的她思念上好一阵子,用她的话形容:恨不得回家前可以打包几份带回去。她在介绍自己种草的南京美食小店时,丝毫不输给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
魏嘉蓉惊讶见证着这里的飞速发展,从地铁到高铁、从微信到支付宝、从外卖到打车,她也逐渐开始依赖上南京便捷的生活方式,“南京生活真的很方便,反而有时回台北,倒是有点不习上大小问题惯了!”
“中医世家”立志学医,坚持中医之路
魏嘉蓉的姐姐、弟弟,心爱的另一半都是中医研究生。家庭也是中医世家。
“大陆的中医很发达,尤其是中药方面,魏嘉蓉说”江苏省中医院的中药药包都已经自动化流程了,医院直接弄好,你带回家按时服用即可,甚至你随身带上一小包,对于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太便捷了!-
魏嘉蓉目前就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消化内科硕士专业。今年获得教育部特等优秀生奖学金及宝钢奖学金。往年每年都获得优秀台湾学生奖学金。体育上更曾获得江苏省国际羽毛球比赛女子单打亚军。嘉蓉是一个德智体群美五好学生。
若要问魏嘉蓉:你喜欢中医吗?
那她一定会回答:“当然喜欢啊,不然怎么会坚持学习了7年,我还想修读博士继续学习下去。”
若问她:学中医难不难?
魏嘉蓉也一定会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中医知识博大精深。不仅仅是需要专注就可成大家的”。中医治疗讲求望、闻、问、切。书上的药方可能是固定的,但治疗病人却要用辩证的眼光。这种学习上的灵活性让魏嘉蓉觉得每天的学习都充满了趣味感和挑战。
已经是研二的魏嘉蓉,如今在江苏省中医院实习。她在针灸及用药诊断方面,早已驾轻就熟。谈到学习针灸,魏嘉蓉最感谢的就是刚开始实习的社区医院。医院需要给一些老年患者做康复治疗,那时候的魏嘉蓉还不敢给病人扎针,即使牢记了理论知识,在实操面前,还是略有紧张。
好在社区医院的医生以及老年患者们都愿意给实习生们机会。为了对得起他们的信任,白天魏嘉蓉在医院实习,晚上一回到学校她就苦练针灸,还常常与同学们相互进行实操练习。
在无数次实操后,如今的魏嘉蓉已经可以从容不迫地面对更多病人。
在这七年里,魏嘉蓉爱上了南京,她在这里收获了很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她都很感谢学校老师及同学的照顾,南京中医药大学及江苏省中医院对学生的用心教学,以及江苏省政府给台生的机会与机遇。这都让魏嘉蓉对自己在南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及动力!(现代家庭报)